网站首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基层动态 智慧团建 团干加油站
 
调查研究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东营共青团->首 页-> 调查研究  
关于广东省社区共青团工作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13-7-28 阅读:3017 次 【字体:
    随着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社区作为城市生活和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越来越成为广大青少年居留和活动的主要场所,越来越成为社会稳定的一个基础环节。加强城市社区共青团工作成为摆在共青团面前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是共青团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的战略举措。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我省社区发展和社区团工作发展的状况,研究新形势进一步加强社区团工作的新路子,团省委社区与权益部就我省社区团工作状况开展了一次调研活动。

  这次调查的对象集中在广州、韶关、东莞三个市,通过召开基层团干座谈会、实地考察社区、发放社区基本情况调查问卷等形式展开调研活动。这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00份,调查了解了100个社区的基本情况。  

  一、 社区建设的进程和社区团工作的地位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社区建设是加快我国城市化、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从2000年11月,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0]23号)起,我国开始了以城市社区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走上了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建设道路。我省在经过了2001年的试点后,在2002年全面铺开了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至本次调研活动止,全省各地级以上市均积极将原来的居民委员会,按照便于管理、便于社区资源开发、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结合地域性、认同性、利益性等社区构成要素,调整划分为社区。二是建立了“市、区二级政府,市、区、街道三级管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网络”的新型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三是建立了以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为主要骨干的社区组织体系,通过居民选举代表,选举居民小组长和社区居委会成员,培养了居民的社区意识,调动了居民关注社区、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选出了一支热心社区工作、较年轻、有文化、整体素质较高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并逐步推行“议行分设”工作机制。四是党政重视,增加了对社区的投入,制定了有关政策,大大加快了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各地开始研究解决政府与社区的关系,强化社区功能。同时积极开展社区共建活动,实行资源共享。

  我省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现状和趋向表明,社区是城市管理中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越来越成为青少年的主要活动空间,社区的发展使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日渐重要,社区工作重心的转移、社区青少年群体的差异化、需求的多元化等等这些都对社区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城市由社区构成,社区团工作必然成为城市团工作的重点。它的重要地位决定于:第一,加强社区团工作是服务党政工作大局的需要。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充分发挥我们党联系青少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挖掘、发挥把社区内广大青少年的积极性、潜能和创造力,组织动员他们共同建设文明社区。同时要关心和维系聚居在社区的农村青年、下岗失业以及待业青年等青少年弱势群体,大力开展思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缓解社会矛盾,不断巩固党在青少年群众中的基础,维护社会的稳定。第二,加强社区团工作是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需要。利用社区这个平台更好地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服务,是共青团的职责所在。共青团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代表和维护青少年的利益,通过协调各方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构建以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心理咨询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体系,切实为青少年不断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提供服务,促进他们的成长成才。第三,加强社区团工作是加强共青团自身建设的需要。社区团工作延伸了共青团的工作手臂,在社会成员固定地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已打破,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下岗失业青年和大量进城务工青年聚集在社区这种新形势下,团结青年、凝聚青年的重要途径、是共青团工作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方向。

  二、社区团工作的探索与成效

  自1999年以来,我省各级团组织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协调优势,以社区团建为基础,以服务项目为主导,围绕社区文化、安全、教育、卫生、环境、民主事务管理等方面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服务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推动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从组织体系上求突破,基本形成了开放性的社区大团建新格局。通过党建带团建和团建创新,我省切实加强了街道和属地团组织建设,建立了社区团组织、社区青年工作委员会和少工委,以社区团组织为核心,加强青年社团等外围组织的建设,形成条块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社区共青团的组织网络,增强了社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三个市总的调查结果来看, %的社区居委会成立了团总支, %社区居委会成立了各种形式的少先队组织。东莞通过依托大型企业集团建团、社区居委会建团以及联谊建团等形式已经实现了所有的社区都成立团总支,有效地扩大了团组织的覆盖面。

  2、从阵地建上求发展,建设了一大批健康向上的社区青少年活动场所。各级团组织通过充分利用社区已有的资源、与社区内单位共建、争取党政支持、争取社会支持等方式建立了青少年书屋、志愿者服务站、技能培训室、青少年文化广场、大家乐舞台、健身室等服务社区群众和青少年的设施,为青少年提供健康向上的活动场所,丰富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目前全省共建立了100多个社区青少年服务中心。

  3、从活动项目上求创新,着力构建青年服务社区、社区服务青年的双向服务体系。各地通过大力开展社区青年文化服务、志愿服务、教育服务、维权服务等形式,构建青年服务社区、社区服务青年的双向服务体系,使创建工作更加有形化、具体化。一是形成以“青年文明社区”大家乐为主的社区文化活动项目。各地团组织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组织社区居民、青少年和驻社区单位积极开展经常性的大家乐文体活动,活跃和繁荣了社区文化,受到了社区居民和广大青少年的普遍欢迎,涌现了5个全国级“青年文明社区大家乐”舞台。深圳市已建立了1000多个基层大家乐网点,举办了各类文艺演出6000多场。二是社区志愿服务进入了千家万户。各地团组织组织大力推广“社区青少年服务卡”、“社区青年文明号服务卡”和社区青少年优质服务承诺制度,发挥社区青少年的才干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务。这一活动在社区已经开展得比较成熟,从调查的情况看,三个市的社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普遍开展得不错。 %的社区都成立了各种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义工组织,其中有 %尚未成立社区团总支的社区也成立了志愿者组织,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青年志愿服务作为共青团的一大品牌项目已经纳入到社区建设的范筹中。三是大力开展培训教育服务。随着进城务工青年和下岗待业青年的增多,社区团组织主动适应这一形势变化,在社区开展了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和技能培训服务,并积极与社区内各单位协调,为待业青少年提供就业机会。目前我省已建立培训1200多个,培训进城务工青年万人次。四是青少年维权服务深受欢迎。团组织积极在社区建立青少年法律援助处、手拉手辅导中心、爱心帮教室外等服务实体,各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也积极走进社区,建立维权服务点,开展现场维权活动,开通咨询电话和现象,就近、就便地解决各种维权问题,有效地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目前,我省涌现了全国“青年文明社区”近30个,各级“青年文明社区”及示范点近500个,参与创建活动的青少年近400多万人,有力地促进了社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优化了青少年成长成才的社会环境。

  三、社区团工作的困难与不足

  1、  社区居委会人员编制少,团干力量不足。社区团工作要开展起来,团干是关键,是最基础的保障,目前的社区团建主要还是依托社区居委会,但社区居委会自身也存在人员编制少、工作任务重的现象,要派出专人负责团工作很难。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各地社区居委会的人员编制基本都在3人左右,超过5人的占 %,社区居委会成员中35岁以下的只占 %,年龄层次整体偏大。在了解社区居委会成员中有没有人负责青少年工作时,只有 %的社区居委会填有,而且年龄偏大,30岁以下的只占 %,31—40岁之间占 %,40岁以上占  %。

  2、  阵地建设还不够完善,利用率有待提高。虽然社区团工作一直把加强青少年的活动阵地建设当作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很多社区的阵地建设也开展得很有特色,但依然有相当一部分社区活动阵地不够完善,有的甚至没有建立青少年的活动阵地。调查结果显示,在问到社区内有没有青少年活动设施和场所时, %的社区居委会填写没有。活动阵地的利用率也还比较低,这次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图书室建立起来了,但来看书的人很少;培训室建立起来了,但举办培训班的次数不多,青少年自愿前来听课的人数少。社区共青团在想方设法整合资源、筹集资金建立各种青少年活动设施的同时,还要切实用好这些服务设施,要从有效服务的角度,大力开展深受青少年欢迎的活动,提高活动阵地的利用率。

  3、  覆盖率低,组织难度大。目前社区组织的覆盖率还比较低,很多进城务工青年、下岗青年、待业青年以及闲散青年仍游离在团的组织架构之外,另外,大量“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同时,组织关系没有配套转入社区,这些人与社区不存在任何行政隶属关系,他们的组织纪律性比较差,怎样把他们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参与社区活动,参与社区建设,是目前社区团工作要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4、  资金贫乏,缺乏物质保障。归结一切问题和困难,最大的一点应该算是资金问题了。调查结果也显示出,经济比较发达的社区,青少年工作做得比较好,活动设施、场所也比较齐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积极性也比较高。如果资金问题解决了,社区就可以聘请专职人员负责青少年工作,解决社区居委会本身人力不足的问题;就可以配置青少年的活动设施,建立活动场所,解决阵地不足的问题;就可以经常开展一些为青少年服务、深受青少年喜欢的活动,增强共青团的凝聚力,增强社区青少年的组织性。资金的不足是社区团工作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

  四、社区共青团工作的对策建议

  今后一段时期我省社区共青团工作的重点在于抓住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利契机,紧跟我省城市社区建设的进程,大力搞好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实现团工作和社区建设工作的有机结合,不断推动社区共青团工作深入发展。

  (一)适应新形势,推动社区团建创新,进一步提高社区团组织的战斗力和覆盖面

  要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原则,以街道团工委为龙头,进一步推进社区团建创新,把建立健全组织网络、扩大组织覆盖面、加强团干力量作为社区共青团工作的重中之重。

  1、继续加强社区团组织建设,完善社区团的组织网络。要把社区团建纳入社区党建的统一规划中去。目前,我省社区党建工作进展良好,基本做到“一居一支”。一方面,街道团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依托社区党组织,继续加强社区居委会的团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社区居委会建团率;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探索楼道团支部、宿舍团支部等新的建团模式,建立健全社区团组织网络,消除组织建设上的“空白点”,形成“多重身份,多重覆盖”的社区团建工作格局,不断提高社区团组织的覆盖面。同时,还要发扬“全团带队”的优良传统,普遍建立街道少工委,探索以居委会、楼院等为单位建立少先队基层组织的新模式。

  2、配齐配强团干队伍,增强社区团组织的战斗力。从调研的情况看,团干力量不足已成为制约社区共青团工作发展的首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有两大措施。一是各级团组织要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争取由社区党支部的班子成员兼任团组织的负责人,形成以社区党支部的班子成员为核心的团干队伍。二是要积极推进“青年志愿者社区助理计划”。要在青年志愿者尤其是大学生中挑选、培训一批志愿者担任社区助理,参与社区共青团工作,进一步充实社区团干队伍。

  3、积极发展社区各类青年社团组织,扩大社区青年组织网络。要根据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需求,成立外语、计算机、读书等学习小组;根据青少年文化生活需求,成立球类、棋类、音乐、舞蹈等兴趣小组;根据青少年的“体验”学习需求,成立志愿服务小组等,大力发展以青少年需求和兴趣为导向,以社区团组织为核心的外围组织。通过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社团等外围青年组织的建设,延长团的工作手臂,构建“小机构,多载体”的组织格局。

  (二)坚持服务促团,提高社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活力

  社区团组织有无凝聚力和活力,归根到底取决于能否服务社区青少年和居民的各种需求以及代表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社区团组织要进一步强化服务职能,着眼于社区群众的现实需求,多做服务于青年,服务于百姓的实事、好事,进一步完善服务项目体系,通过真诚服务,增强团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1、要积极服务社区青年的就业需求。当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各级团组织要把服务青年就业作为当前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抓实抓好。服务青年就业首先要积极开展就业信息服务。社区团组织要积极配合党政部门,发挥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培育就业中介组织,建立社区青年就业信息平台,提供就业信息,促进青年就业。同时要积极推动社区就业。社区团组织要努力创造条件培育社区就业岗位,特别要配合党政部门,通过推动社区服务业的发展,为社区青年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要积极服务社区青少年的学习需求。服务社区青少年的学习需求主要从设施、师资、课程内容三方面着手。一是要加大社区青少年培训教育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整合社会资源,建设更多的“千校百万”进城务工青年培训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图书室、阅览室等设施,为社区青少年学习提供就近就便的条件。二是要广泛招募学有所长、素质较高的各界人士组成社区青少年教育服务队,增强师资力量。三是科学设置教育内容。既要广泛开展各种教育培训工作,又要重点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要积极争取劳动部门的支持,以市场为导向,把培训与拓展知识相结合,与提高素质相结合,与促进就业相结合,做好青年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3、要积极服务社区青少年的维权需求。社区是青少年的聚居地,侵害青少年权益的案件也多发生在基层,在社区里反映出来。因此青少年维权工作必须立足社区,要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大力创建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推进“青少年维权岗”向社区延伸,建设青少年法律志愿者服务队伍,面向社区青少年开展经常性的法律宣传和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做好维权案例的处理,努力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和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

  4、要积极服务社区青少年的文化需求。要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以深化“青年文明社区大家乐”活动为载体,以“大家唱”、“大家演”等为主要活动形式,广泛开展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促进社区活跃,增强社区意识,形成有区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社区精神和社区文化。

  5、要服务好各种重点特殊群体。一是服务特殊困难群体。对老人尤其是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军烈属、下岗职工家庭等生活困难群体,共青团组织要广泛组织社会力量,开展志愿服务,开展结对帮困服务,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多做些雪中送炭的实事、好事。二是扶助弱势青年群体。对下岗青工和失业青年,团组织要积极配合党政开展工作,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转变青年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能,促进实现就业;要发动社会力量帮助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提供更多的帮助。三是关爱特殊青年群体。重点是加强闲散青少年教育工作,要特别关注父母离异、家长犯罪、父母吸毒等问题家庭青少年的成长,关心失学青少年,通过开展“一助一”和“多助一”等活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罪错青少年和刑释解教人员的教育和挽救工作。

  (三)加强机制创新,推动社区共青团工作持续深入发展

  社区共青团工作和传统的单位、学校、街道等基层团的工作在性质、对象、内容以及面临的形势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同,有着许多新的特点。这要求我们只有在机制建设上进行大力创新,才能加快城市社区共青团工作由适应型向主动型转变,才能推动社区共青团工作持续深入发展。

  1、建立政策保障机制。各级团组织要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将社区共青团工作新格局的建设纳入到党政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当中,成立社区共青团工作领导小组等领导机构,形成社区共青团工作的政策保障机制。

  2、探索资源整合机制。目前,经费、阵地、场所不足是制约社区共青团工作发展的主要困难之一。与此同时,社区内蕴藏着各种资源,社区多样化群体结构带来的多元化需求也要求有各种资源做支撑。各级团组织要善于整合各种资源,善于利用社区资源共享建设的成果。一是要切实增强内力。要大力整合团内资源,把团的不同工作领域向社区聚焦,往社区延伸,形成社区共青团工作的合力。二是要善于借助外力。要积极探索社区共青团工作的社会化运行机制,大力推进社区共建活动,争取各方支持,把各种社会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协力共建社区的良好局面。

  3、创新激励评价机制。要立足于充分调动青少年参与社区共青团工作的热情、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推动社区共青团工作的高度,积极探讨社区共青团工作的激励评价机制。一是探索社区内在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对积极参与社区工作和活动的优秀青少年、优秀团干部进行奖励。二是把社区中的激励评价机制与单位本身的激励评价机制结合起来,把青少年在社区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既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也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社区参与程度。

 
推荐新闻
更多>>  
团市委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 专题培训
青联思享汇丨东营市青联召开专题部署会传达学习省青联常委会会议精神
共青团东营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团市委举行理论学习中心组2023年第2次集体学习研讨
团市委召开2022年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团市委举行理论学习中心组2023年第1次集体学习研讨
东营市“青鸟计划·就业服务季”暨2023年“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招聘专
团市委书记徐长青走进市一中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东营市青年工作联席会议2022年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
2022网络安全宣传周青少年日主题活动暨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班举办
Copyright © 2011 东营共青团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46-8381259
邮箱:dytswbgs@126.com 本站内容图片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鲁ICP备09069808号-4
违规使用共青团标志标识监督举报电话:0546-8381361 举报邮箱:tsw838136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