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娜娜(左)正认真地听着刘聪聪(右)的讲解,妈妈(中)忍不住凑了过去。

娜娜在纸上写下自己的愿望:“我想有属于自己的漫画书玩具熊”。

娜娜和刘聪聪。
两个多月的暑期生活,如何才能有意义地度过?东营的5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选择了独特的方式:24日团市委启动“青春奉献文明城·暑期爱心家教团”后,他们分赴各县区与农民工子女结成“家教对子”,成为一些孩子的暑期“专职”家教。
27日午时,经历了前一天暴雨冲刷的城市,很快恢复了高温天气。下午14时,到了约定时间,大学生刘聪聪急匆匆地出了门。
1993年出生的刘聪聪是东营区现河村走出的大学生,考入内蒙古大学外语学院读英语专业,在暑期里,她从同学那得知了暑期爱心家教团的“召集令”,毅然报了名,而她一对一家教辅导的对象便是同村农民工张新昌的女儿娜娜(化名)。
11岁的娜娜是个乖巧的小女孩,开学后就要升入五年级,“暑假会有大学生来辅导”的消息给她和家人带来了惊喜,娜娜的妈妈孙福荣充满期待地说,“我和她爸学历低,辅导不了孩子,只能干着急,这下可好了。”
村里的小路因为下雨,还有些积水,不太好走,转了几个弯,终于来到娜娜家。
和娜娜的妈妈打过招呼之后,聪聪便开始了当天的辅导,“我主要给娜娜辅导英语、语文和数学。”接触中知道娜娜内向,聪聪还不忘给她锻炼自信心。 在利津、垦利、河口、广饶,还有50多名来自山东大学、山东经济学院等学校的学生和刘聪聪一样,放弃了假期上网、玩游戏、看电视、聚会的生活,与结对的农民工子女一起学习、做游戏或者进行心理辅导,他们努力传递着知识的力量,他们在城市里播撒爱心、收获情意,奏响了城市的文明之歌,值得钦佩。 (记者 赵尔靖) |